据不完全统计,端午节别名就有多达二十多个,包括我们最常称之为端午节、端阳节、五月节、龙舟节等称谓。这二十多个名字中,有一个好听而特别的名字,那就是 浴兰节 。
长期以碳酸泉泡浴对身体有好处
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梁国人宗懔在《荆楚岁时记》中是可考究的最早记载: 五月五日,谓之浴兰节。
五月是仲夏皮肤病多发的季节。须以兰草汤沐浴,除毒之俗。因此从唐宋时期起,端午又被称为 浴兰之月 。
当然,端午也是人们缅怀屈原、共祝安康的节日,也是浴兰祛晦、彩线轻缠的好时节。
轻汗微微透碧纨,
明朝端午浴芳兰。
流香涨腻满晴川。
彩线轻缠红玉臂,
小符斜挂绿云鬟。
佳人相见一千年。
苏轼《浣溪沙 端午》
纵观全篇,苏轼这首词充满了浓郁的民俗气息,对于后人研究端午民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。而从苏轼个人的角度来看,这是一首写给他的爱妾朝云的团圆词。
碳酸泉在人体上形成的气泡
前面说了,古人因五月多发皮肤病,因此成就了 浴兰 的美名。端午本就是一个团聚的日子,再加上各种民俗活动,必然是热闹无比的。
女子皆着华服,以衬托自己的身份,而对于朝云来说, 碧纨 就很适合,适合朝云的性子,也适合夏天的季节。可见苏轼对朝云确实用情甚深、观察细致。
沐芳浴兰,本就是当时社会的大风俗,每到此时,参与者必是人山人海,气氛热闹极了。而因为人实在太多了,女子的脂粉便都 流香涨腻满晴川 ,梳洗后剩下的脂粉也都随着流水流入河中,布满河面。可见 浴兰 人数之多。
既是 浴兰 ,为何又一定要写朝云?其实这也和苏轼个人背景有关。
1079年乌台诗案后,苏轼就开启了自己一生的功业:黄州惠州儋州。而在这期间,朝云一直紧紧相随。这份 吾心安处是吾乡 的情意,也使得苏轼深受感动,以致后期,苏轼身边几乎只有朝云一个女子。
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 苏轼《自题金山画像》
所以他写这首 浴兰 词,不仅是对朝云的关心,更是在赞美朝云如芳兰一般纯洁高贵的淳朴雅致,以及美丽高尚的情操。事实上,浴兰节除了要 浴兰 之外,还有佩饰的习俗。像是苏轼词中说的 长命缕 :彩线轻缠红玉臂;和 艾虎 :小符斜挂绿云鬟,都是佩饰之一。
午日,以五彩丝系臂,避鬼及兵,令人不病瘟,一名长命缕,一名辟兵绍 。 应劭《风俗通佚文》
以五色丝结而成索,系于臂膀,辟邪驱鬼,是苏轼对朝云最好的祝福,他希望长命缕能使朝云 臂红 而长命,从而与他长长久久、白头到老。
碳酸泉泡浴后皮肤更细腻, 彩线轻缠红玉臂 相得益彰
再看 小篆斜挂绿云鬟 一句:
每至端阳,闺阁中之巧者,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 以彩线穿之,悬于钗头 。 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》
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,为百兽之王,能镇邪祟、保安宁,遂在浴兰日饰之。将艾虎斜斜地挂在朝云发髻旁,让百兽之王保佑她能平平安安、长命百岁。只为了一句 佳人相见一千年 ,他想和朝云天长地久、白头偕老啊!
五月五日,谓之浴兰节。
端午浴兰,粽子龙舟,请愿安康!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ainintech.com/company/35.html